【至死方休的词语解释】“至死方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极端、执着甚至带有悲壮色彩的行为或态度。它强调的是某种行为或情绪直到生命终结才会停止,表现出强烈的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实际使用中,“至死方休”往往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表示一个人对某件事情过于执着,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也有可能在某些语境下,用来赞美那种坚定不移、永不放弃的精神。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至死方休 |
拼音 | zhì sǐ fāng xiū |
释义 | 直到死亡才停止,形容极度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 |
出处 | 无明确出处,常见于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影视作品及日常表达。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情节发展,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和情感色彩。 |
情感色彩 | 偏负面,有时也含褒义(如赞扬坚韧精神) |
近义词 | 坚持不懈、死不放手、誓死不休 |
反义词 | 半途而废、知难而退、见好就收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作品 | 他为了复仇,至死方休,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影视台词 | “我不会放弃,至死方休!”他嘶吼着冲向敌人。 |
日常对话 | 你这样执着下去,只会害了自己,别至死方休了。 |
新闻报道 | 他在灾难中至死方休地保护学生,感动了无数人。 |
三、注意事项
1. 语境选择:该成语适用于较为激烈或严肃的语境,不适合用于日常轻松场合。
2. 情感倾向: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含义,避免误用导致误解。
3.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至死方休”的精神有时被视为英雄主义的表现,但现代社会更强调理性和适度。
总之,“至死方休”是一个富有张力的成语,既可以用来描绘极端的行为,也可以作为对坚定意志的赞美。理解其内涵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