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是什么意思】“七擒孟获”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故事,出自《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这个故事讲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平定南中(今中国西南地区)叛乱时,多次擒获南中首领孟获,并最终使其心服口服、归顺蜀汉的过程。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也体现了他以德服人的治国理念。
一、
“七擒孟获”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次擒获南中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的故事。虽然正史中并未明确记载“七擒”这一数字,但《三国演义》中将其艺术加工为七次,成为后世广为流传的经典情节。该事件象征着诸葛亮以智取胜、以德服人,最终实现边疆稳定和民族融合的治理智慧。
二、表格:七擒孟获简要介绍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志·诸葛亮传》及《三国演义》 |
时间 | 三国时期(约公元225年) |
人物 | 诸葛亮、孟获(南中首领) |
背景 | 南中地区发生叛乱,威胁蜀汉政权 |
过程 | 诸葛亮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擒获孟获并释放,最终使其归顺 |
意义 | 展现诸葛亮的智慧、仁德与政治手腕,促进民族团结 |
文学形象 | 在《三国演义》中被艺术加工为七次擒获,增强戏剧性 |
三、补充说明
尽管“七擒孟获”在正史中并无确切记载,但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已成为一个经典故事。它不仅是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赞美,更是对其治国理念的体现——通过和平手段化解冲突,实现长治久安。
此外,“七擒孟获”也被后人引申为一种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方式,强调耐心、策略与人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