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君列传节选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史记·商君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政治家商鞅的生平事迹。商鞅原名公孙鞅,后因功封于商地,故称商鞅。他辅佐秦孝公进行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本篇节选内容主要包括:商鞅初入秦国,提出变法主张;与旧贵族的斗争;变法的具体措施;以及最终因政敌陷害而被车裂处死的结局。文章通过这些内容展现了商鞅的才华与悲剧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激烈与复杂。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节选) | 翻译 |
商君者,卫之庶子也,好刑名之学。 | 商鞅是卫国的庶出公子,喜欢研究法家的学问。 |
事魏惠王,不见用。 | 他曾侍奉魏惠王,但未被重用。 |
乃西入秦,孝公卒,其子惠王立。 | 后来他西行进入秦国,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王即位。 |
惠王以为相,以法度治秦。 | 秦惠王任命他为相,用法律制度治理秦国。 |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 命令百姓编成十户一伍,互相监督,连坐受罚。 |
罚不讳强大,赏不遗匹夫。 | 处罚不避权贵,奖赏不漏平民。 |
赏莫如厚而信,罚莫如重而必。 | 奖赏要丰厚且讲信用,惩罚要严厉且坚决。 |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 实施十年后,秦国百姓非常高兴。 |
其后,太子犯法,鞅曰:“法者,国之权衡也。” | 后来太子触犯法令,商鞅说:“法律是国家的准绳。” |
于是刑太子傅,黥太子师。 | 于是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对其施以黥刑。 |
于是秦人皆畏,不敢犯法。 | 从此秦国人都畏惧,不敢触犯法律。 |
及秦孝公卒,太子立,是为惠文王。 | 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称为惠文王。 |
群臣宾客争言于王曰:“商君,反者也。” | 大臣和宾客纷纷对惠文王说:“商鞅是叛徒。” |
王曰:“此吾所以待商君也。” | 惠文王说:“这是我对待商鞅的方式。” |
遂车裂商君以徇,灭其家。 | 于是将商鞅车裂示众,并灭了他的家族。 |
三、简要分析
从上述节选可以看出,商鞅是一位极具改革精神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但也因此触怒了旧贵族势力。尽管他最终遭遇不幸,但其变法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结语
《史记·商君列传》不仅记录了商鞅的生平,更揭示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艰难与复杂。商鞅虽死,但其法治思想和改革精神却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