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秉笔直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史官或记录者在撰写历史时,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隐瞒事实、不歪曲真相。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史官制度,强调的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和责任感。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秉笔 | 拿着笔,表示记录、书写 |
直书 | 如实记载,不加掩饰 |
整体含义:指史官在记录历史时,坚持真实、公正的原则,不因个人情感、权力压力而篡改事实。
二、出处与典故
“秉笔直书”最早见于《左传》等古籍中,主要描述春秋时期史官在记录国家大事时的严谨态度。例如:
> “太史简,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这句话说明了史官在记录事件时,即使面对权贵也不避讳,体现了“秉笔直书”的精神。
三、引申意义
原意 | 引申意义 |
史官如实记录历史 | 表示做人做事诚实正直,不偏不倚 |
不怕权威,敢于直言 | 形容有勇气、有担当的人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历史研究 | “他坚持秉笔直书,为后人留下了真实的历史资料。” |
文学创作 | “这部小说以秉笔直书的态度描写社会现实。” |
个人品质 | “他为人正直,从不欺瞒,可谓秉笔直书之人。” |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实事求是、据实陈述、忠于事实 |
反义词 | 阿谀奉承、歪曲事实、文过饰非 |
六、总结
“秉笔直书”不仅是一个历史术语,更是一种道德准则,强调在记录、表达和判断时保持真实、公正的态度。它不仅适用于史官,也适用于现代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秉笔直书 |
含义 | 坚持真实、公正地记录事实 |
出处 | 《左传》等古代文献 |
引申意义 | 做人正直、有担当 |
使用场景 | 历史、文学、个人品质等 |
近义词 | 实事求是、据实陈述 |
反义词 | 阿谀奉承、歪曲事实 |
通过了解“秉笔直书”的含义与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化、历史和个人修养中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