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是什么意思】“步履蹒跚”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走路不稳、步伐缓慢或摇晃的样子。这个词语多用来形容年老体弱的人走路困难,也可以比喻事物发展缓慢或进展不顺利。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步履蹒跚 |
拼音 | bù lǚ pán shān |
释义 | 形容走路不稳、步伐缓慢或摇晃的样子。 |
出处 | 《世说新语·任诞》:“王长史登之,步履蹒跚。”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或事物的行动状态,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
近义词 | 步履维艰、步履踉跄、行步迟缓 |
反义词 | 健步如飞、稳步前行、步伐矫健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描写人物状态
- 老人年纪大了,走路时总是步履蹒跚,需要拄拐杖。
- 孩子第一次学走路,显得步履蹒跚,但充满童趣。
2. 比喻事物发展
- 公司刚起步,资金紧张,发展步履蹒跚。
- 新技术推广初期,市场反应冷淡,行业步履蹒跚。
三、情感色彩与适用范围
- 情感色彩:偏负面,常带有一种无力感或艰难感。
- 适用范围:可用于文学作品、日常交流、新闻报道等场合,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状态的描述。
四、总结
“步履蹒跚”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走路不稳、动作缓慢的状态。它不仅可用于描述人的身体状况,也可用于比喻事物的发展过程。在写作中恰当使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