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价而沽的意思是什么】“待价而沽”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商业行为。字面意思是“等待好价钱再卖出去”,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等待一个理想的时机或条件,才愿意出手或做出决定。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待价而沽 |
拼音 | dài jià ér gū |
出处 | 《论语·子张》:“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庶人之有志于学者,亦如是。”后来引申为“待价而沽”。 |
字面意思 | 等待好的价格再出售 |
引申含义 | 等待合适的时机、条件或机会才行动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人才、商品、想法等在等待最佳时机出现时的状态 |
二、成语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 | 他一直待价而沽,不愿轻易接受这份工作。 |
作状语 | 她对待感情也总是待价而沽,迟迟不肯表态。 |
作宾语 | 这件古董一直待价而沽,没人敢出高价。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等待时机、择机而动、观望待变 |
反义词 | 一锤定音、立即行动、果断决策 |
四、使用注意事项
- “待价而沽”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含有一定的被动意味,可能带有“犹豫不决”的负面色彩。
- 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形容对自身价值有信心,希望获得更高回报的人或事物。
五、总结
“待价而沽”原意是指商人等待高价位出售商品,后引申为人或事物在等待合适时机或条件时才采取行动。它既可以表示一种谨慎的态度,也可以带有一定的保守或观望情绪。在实际使用中,需根据语境判断其褒贬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