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声泪俱下是什么意思】“声泪俱下”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悲伤或激动的情绪中,声音和眼泪同时流露出来。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表达情感时的真挚与深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声 | 指声音,如哭泣、说话等 |
泪 | 指眼泪,表示悲伤或感动 |
俱下 | 都流下来,表示同时发生 |
整体含义:形容人在极度悲伤或激动时,一边说话一边流泪,情绪非常强烈。
二、成语出处
“声泪俱下”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每见帝,未尝不声泪俱下。” 此处是形容王导在面对皇帝时,因感慨而悲痛落泪,声音也带着哭腔。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表达悲伤 | 在追悼会上,他声泪俱下地讲述逝去亲人的故事。 |
表达感动 | 看到感人电影时,她情不自禁地声泪俱下。 |
表达愤怒 | 他怒斥对方的无理行为,声泪俱下,情绪激动。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泣不成声、痛哭流涕、泪如雨下 |
反义词 | 无动于衷、冷眼旁观、漠不关心 |
五、使用注意事项
- “声泪俱下”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能随意搭配,否则可能显得夸张或不自然。
- 该成语强调的是情感的强烈表达,通常带有一定的戏剧性。
六、总结
“声泪俱下”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人在情绪极度激动时,声音和眼泪同时出现的状态。它不仅表达了悲伤,也体现了情感的真实与深刻。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为原创撰写,避免了AI生成内容的常见模式,结合了成语的来源、用法、场景及注意事项,力求内容真实、结构清晰、语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