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奄奄一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动物生命垂危、气息微弱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即将死亡的虚弱状态,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奄奄一息 |
拼音 | yān yān yī xī |
含义 | 形容人或动物濒临死亡,只剩下最后一点气息。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导虽有大功,而心怀谦退,每见帝,未尝以功自矜,常以衰病为辞。帝每慰劳之,曰:‘公年高德茂,国之元老,宜善自养。’导对曰:‘臣年老力衰,奄奄一息,不复能事。’”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生命垂危、极度虚弱的状态,也可比喻事物濒临灭亡。 |
近义词 | 垂死挣扎、气息奄奄、命在旦夕 |
反义词 | 生龙活虎、精神焕发、生机勃勃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人濒死 | 那位老人已经奄奄一息,医生正在全力抢救。 |
比喻事物衰落 | 这个老品牌早已奄奄一息,几乎无人问津。 |
表达同情 | 看到那只受伤的小狗奄奄一息的样子,大家都很心疼。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不要滥用:虽然“奄奄一息”表达的是极度虚弱,但不宜随意用于日常对话中,否则可能显得夸张或不恰当。
2. 避免口语化:该成语较为书面化,适合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使用。
3. 区分“气息奄奄”:虽然两者意思相近,但“奄奄一息”更强调“最后一口气”,而“气息奄奄”则偏重于“气息微弱”。
四、总结
“奄奄一息”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生命垂危的状态,也可比喻事物濒临灭亡。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使用,以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自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