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黄泉是什么意思】“碧落黄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天地之间、阴阳两界,或指极远的地方。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意思是无论到天上还是地下,都找不到对方的身影,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无奈。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碧落黄泉 |
拼音 | bì luò huáng quán |
出处 | 白居易《长恨歌》 |
含义 | 形容天地之间、阴阳两界,或极远的地方;也比喻极度的思念和绝望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深情或哀怨的情绪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碧落”原指天空,古代道教称天为“碧落”;“黄泉”则是指地下,古人认为人死后进入黄泉之下。因此,“碧落黄泉”最初是表示天地之间的广阔空间,后来被引申为生死相隔、无法相见的境地。
在《长恨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句子,正是表达了皇帝对爱妃的深切怀念与无法挽回的遗憾。
三、现代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文学作品 | 如小说、诗歌中用来描写爱情、离别、思念等情感 |
日常口语 | 较少直接使用,多用于书面语或文艺场合 |
影视作品 | 常见于古装剧、爱情片中,增强情感氛围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魂牵梦萦、望穿秋水、天涯海角 |
反义词 | 近在咫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
五、总结
“碧落黄泉”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既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也象征着生死相隔的无奈。在现代,虽然不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中仍具有重要的表现力。
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及使用场景,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情感与文化意义。